首页  大学主页  学校概况  学校动态  二十大专题  组织架构  教学教研  师资队伍  合作交流  招生就业  党建工作  学生工作  实训基地  校务公开  统战专栏 

   
当古诗照进现实|中秋月,尽团圆
2025-10-04 10:18   中国文明网

我国古诗词中,月亮是最重要的意象之一。在古代,中秋节又叫作八月半,中秋风俗大多都是围绕“月亮”进行,因此中秋又有追月节、玩月节、拜月节的说法。

  宋代诗人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,于二月跟弟弟苏辙相见了。苏辙四月陪哥哥一起到了徐州,一直到中秋节之后才离开。这一年的中秋节也是兄弟二人分别七年后第一次共同过中秋。《阳关曲·中秋月》就是苏轼创作于重逢后的这个中秋之夜。

阳关曲·中秋月

【宋】苏轼

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

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

  苏轼写在中秋节的这首小词的题目叫做“中秋月”,写的是月圆人团圆的喜悦,但是词牌名用的是“阳关曲”。“阳关曲”得名于唐朝诗人王维的名句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因为弟弟苏辙过了这个中秋节,就要离开了,所以这首词中又夹杂着苏轼的离别愁绪。

  词的第一句“暮云收尽溢清寒”意思是说,中秋之夜,夜幕降临了,云气收尽,天地间充满了寒气。月到中秋分外明,是中秋月的特点,但是苏轼并没有直接描绘中秋夜的月色,而是从“暮云”说起,因为明月先被云遮住了,一旦“暮云收尽”,立刻觉得天空豁然开朗。没有这层面纱衬托,便显不出这种效果。

  “银汉无声转玉盘”意思是,银河悄然无声,天上缓缓移动着一个白玉一般的圆盘。“银汉无声”四个字,苏轼好像是在说银河本来是应该有声音的,但由于太过遥远,也就无声了,从这四个字也能感受到中秋夜天空的辽阔。“玉盘”二字写出了中秋月冰清玉洁的美感,而一个“转”字不但赋予了“玉盘”神奇的动感,而且暗示月亮的圆。开头两句虽然没有写赏月的人,但描述的都是赏月人的所见所感。

  中秋明月夜,又恰逢兄弟团聚,可以感受到苏轼内心的喜悦之情。但是就像月亮有盈有亏一样,人生也是有聚有散,所以才会引出最后一句“明月明年何处看”,表明兄弟二人再次中秋相聚不知何时何地了。

 

  明朝诗人王守仁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和军事家。他与孔子、孟子、朱熹并称为孔、孟、朱、王。他的心学理论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之一。

  有一年中秋夜,因为是阴天,无法赏月。王守仁就写了一首诗《中秋》,作为一名哲学家,这首中秋诗作自然饱含了哲理。

中秋

【明】王守仁

去年中秋阴复晴,今年中秋阴复阴。

百年好景不多遇,况乃白发相侵寻。

吾心自有光明月,千古团圆永无缺。

山河大地拥清辉,赏心何必中秋节。

  在很多写中秋月的诗词中,王阳明的这首诗非常特殊,因为他不只是在谈月亮,而是在谈做人行事的道理,非常有哲理。

  “去年中秋阴复晴,今年中秋阴复阴”意思是,去年中秋节先是阴云密布,但最终天晴见月,今年中秋始终阴云密布,更是连月亮的影子都没有看到。这两句描述了今年和去年中秋夜天气的不同,说明了大自然的不可预知性,它变化万千,谁也不能未卜先知,这是客观因素。

  “百年好景不多遇,况乃白发相侵寻”的意思是说,人生总是充满太多的变数,纵是人生百年,谁能保证所有的良辰美景都能被我们遇上呢?更何况生而有涯,我们都前行在变老的路上,鬓角的白发也在不知不觉间慢慢生长。客观因素我们无力改变,主观因素我们也难以更改,那么就只有从我们自身来改变了,所以诗的后半部分笔锋突转,令人豁然开朗。

  王守仁的这首诗其实是想告诉我们:你内心的光明,还会感染与你靠近的人,这就是气场,所以中秋佳节,赏心乐事,何必外求?阴晴圆缺都无所谓,因为心中自有光亮。

 

  唐朝诗人王建在一年中秋夜和朋友相聚,闻着桂花的芳香,就写了一首诗送给朋友杜元颖,在这首诗中,王建借桂花寄托情思。

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

【唐】王建

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

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。

  王建在这首《十五夜望月》中,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中秋庭院夜赏图:中秋夜月光照进庭院,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。萧瑟的树荫里,鸦鹊的聒噪声逐渐停下来,它们终于适应了皎白月色的惊扰,先后进入了梦乡。夜深了,露水打湿了庭院里的桂花树。

  “冷露无声湿桂花”这一句不仅仅是说庭院中的桂花,还是“月亮上的桂花树”。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,仰望明月,不禁想到:那广寒宫里,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?或许孤单的嫦娥正在暗暗垂泪。

  最后两句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”的意思是,此时此刻,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念亲人。不知道这秋思之情会落在了谁家?

  这首诗的意境很美,一句“不知秋思落谁家”,虽时隔千年,依然能撩拨每一位异乡人的乡愁。

  “月是故乡明”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,我们举头望月怀远,低头叹月低吟,这其中的望月情怀和思归之情一直都密不可分。


来源:中国文明网 

关闭窗口